本网讯 12月4日上午,在国乒队总教练兼男队主帅刘国梁、女队主帅孔令辉的带领下,刘国正、马琳、王励勤、王皓、张继科、马龙、李晓霞、丁宁、刘诗雯等国乒队的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来到“国乒校园行”第三站——上海体育学院,开展主题为“国乒上体行,体教结合路”的交流活动。乒乓国手们不仅与上体学子进行了互动交流,上海体育学院还特意为新入学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国家乒乓球队马琳、李晓霞、陈玘、郭焱等新同学举行了入学仪式。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国乒队领队黄飚以及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戴健、院长陈佩杰、全体校领导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动。
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致辞。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讲话。
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晓农讲话。
入学仪式由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主持。
马琳、李晓霞、陈玘、郭焱等新同学佩戴校徽,正式入学。
李晓霞作为新生代表在入学仪式上发言。她非常珍惜能进入中国乒乓球学院学习的宝贵机会。感谢上海体育学院给了学习深造的机会,李晓霞表示,今天将是她人生道路中另一个新的开始,她一定会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继续发扬中国乒乓球队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为国家的乒乓事业、为自己的终身发展而不懈拼搏,让奋斗的青春更加美丽。
王励勤代表国家队运动员发言,他用“热爱”“坚持”与“梦想”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感悟,还寄语这些新入学的队友们,希望他们在上海体育学院学业进步、学有所成,不断地收获成长的快乐,四年之后收获成功的喜悦。
开学仪式后进行了互动论坛。活动特邀央视著名媒体人张斌作为嘉宾主持,围绕“上体的骄傲”“国乒三次创业”“上体的体教结合之路”等主题对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副院长施之皓以及国乒将帅进行现场访谈。短短的60分钟的访谈,与会嘉宾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描绘了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抢抓机遇、敢为人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发展康复、新闻、管理等体育交叉学科,在2009年不失时机成立中国乒乓球学院,服务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乒乓球队发扬国球精神,在第一次创业(中国乒乓球队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乒乓球此后逐渐成为中国的优势项目)和第二次创业(2002年釜山亚运会和世乒赛失利后重整旗鼓)之后,国乒队大力推进的不再单纯以竞技成绩为目标,更多着眼于乒乓球运动的全面发展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的第三次创业;展示了上海体育学院携手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攻关、科技支撑、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以及成立中国乒乓球学院等体教结合的新尝试、新成绩和新突破。
交流活动后,几位乒乓国手上演了精彩的表演赛,并与上体学生切磋球技。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体育学为特色,具有教育学、文学、管理学3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在“体教结合”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先后培养了邹市明、孙海平、陈忠和以及包括施之皓、孔令辉、丁宁、阎森等在内的一大批世界冠军和优秀教练。2001年上海体育学院划归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这为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新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201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乒乓球学院正是以“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推进体教结合的新尝试,中乒院的建立不仅将着眼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底蕴的运动员,而且还将致力于国球文化的国际传播,必将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发展乒乓球运动。
据悉,明年国际乒联博物馆将正式迁址上海,其永久馆将伫立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中国乒乓球学院明年将在卢森堡建立第一个海外分院。
[作者/董杨华 熊小健 摄影/翁捷 熊小健]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杨华]